恐怖谷效應又犯!這魚誰見不害怕
來源:蝌蚪五線譜
發(fā)布時間:2024-11-18
看起來是不是很像一張“人臉”?有嘴巴有眼的,甚至還有兩撮“粗眉毛”。
鋸鰩因其長著鋸齒狀的喙而得名,屬于鋸鰩科(pristidae),是一種鰩魚,它的科學名稱源自古希臘語πρ?στη?,字面意思就是“鋸木工”。
它們的喙長而扁平,屬于頭骨的延伸,主要由軟骨構成,表面覆蓋著皮膚,邊緣有牙齒,看起來就像一把“鋸子”。圖源:Simon
Fraser University通常來說,喙的長度約為魚身總長的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,隨著喙的長大,長在鋸子上的牙齒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長大,比如大齒鋸鰩“鋸子”上的特大號尖齒,看著還挺嚇人的。大齒鋸鰩白色的腹部,胸鰭下有兩排鰓裂
圖源:J.
Patrick Fischer
不過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牙齒,而是由鋸鰩外表鱗片特化而來的真皮細齒,所以如果鋸上的“牙齒”斷了,也不會再生。與常見的扁平狀鰩魚相比,鋸鰩的身形其實更像鯊魚的樣子,也時常會有人把它和同樣長著“鋸子”的鋸鯊混淆。鋸鯊 圖源:William
Buelow Gould首先,看鰓的位置,鋸鯊的鰓在身體側面,而鋸鰩的鰓在腹部。其次,看它們的“鋸子”,鋸鯊的“鋸子”上長著一對須,而鋸鰩的“鋸子”上沒有須。
左邊是鋸鯊,右邊是鋸鰩
圖源:Wikipedia
另外,還可以通過大小來區(qū)分,一般鋸鯊的身形都比較小,體長約為1.5米。而鋸鰩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之一,最大的種類體長可以超過7米,即便是體型較小的鈍鋸鰩,體長也將近3米,比鋸鯊都要大上不少。但話又說回來,鋸鰩與鋸鯊長得像其實也有跡可循,因為它們都是軟骨魚,屬于板鰓類動物,并且通過“趨同進化”各自獨立進化出了鋸齒狀的喙。此外,鋸鰩的存在歷史也非常久,目前已知最早的鋸鰩化石發(fā)現于6000萬年前,與鯊魚一樣古老,甚至有學者推測它們和鯊魚有著共同的祖先。長久以來,鋸鰩的物種分類一直都比較混亂,目前被廣泛接受的是鋸鰩科下有2屬5個物種:分別是大齒鋸鰩、小齒鋸鰩、綠鋸鰩、昆士蘭鋸鰩和鈍鋸鰩。在很多文學作品或者民間神話傳說中,鋸鰩經常被描述成恐怖的海怪,它們不僅攻擊鯨魚、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,還會襲擊船只,將人切成兩半。但根據國際鋸鰩遭遇數據庫的研究,實際并沒有可靠的記錄記載了鋸鰩有過這樣的行為,通常來說,鋸鰩還是比較溫順的,對人類無害,而且鯨魚、人類等生物的體型過于龐大,并不在鋸鰩的狩獵范圍之內。當然,前提是人類不去捕獲它們,因為遇到危險的鋸鰩還是會揮舞起鋸子進行自衛(wèi),不僅傷人還會傷己。實際上,鋸鰩是一種“底棲魚類”,幼年時期的它們喜歡待在淺水區(qū)域的紅樹林之中,隨著體型增大,才會轉移到更深的水域中,所以它們食物大多是甲殼類、頭足類等動物,還有少數的群居硬骨魚類。與其他軟骨魚類似,鋸鰩也具備電感受能力,能夠通過測量其他生物發(fā)出的電場來探測和追蹤它們的運動。與眾不同的是,鋸鰩的頭部和喙部上都遍布著數千個電感受器——洛倫茲壺腹,這樣一來,鋸鰩身處海底就能使用鋸子上擴展的感受系統(tǒng)來“觀察”整個周圍環(huán)境,范圍可達40cm。而在找到獵物之后,鋸鰩如何處理?大家第一時間肯定會想到它們的“鋸子”。沒錯,長這么大的“鋸子”可不光只是為了唬人,這還是一把致命武器。鋸鰩狩獵時分場景,當獵物處于離海底比較遠的位置時,鋸鰩會仰頭用喙部接近獵物,然后快速左右平A(砍),打獵物一個措手不及,將其逼到海底吃掉。第二種場景是獵物處于海底附近,這恰好就是鋸鰩的舒適區(qū)了,當發(fā)現獵物后,它們會迅速沖上去,然后同樣快速左右平A(砍),直到用喙壓住了獵物,再將其吃掉,不過有時候一個不小心,也會把獵物鋸成兩半。值得一提的是,不管用哪種方式,鋸鰩最終目的都是把獵物釘在海底動彈不得,然后再調整位置下嘴,盡量從獵物頭部開始吃,避免遭到魚鰭的“背刺”。對于鋸鰩來說,不僅吃飯要防止“背刺”,連繁殖也要防止“背刺”。因為鋸鰩屬于卵胎生,所以鋸鰩幼崽會在母體內發(fā)育完全,然后再從子宮產出。這也意味著,鋸鰩幼崽會在母體內長出帶有鋸齒的喙,如果沒有辦法避免鋸齒帶來的傷害,那么每有一條小鋸鰩出生,就有一位鋸鰩媽媽死去。在鋸鰩媽媽妊娠期間,胚胎內會長出一層鞘,并覆蓋在鋸鰩幼崽新長出的鋸齒上,這樣就能防止鋸齒對胚胎和母體造成傷害。研究人員展示鋸鰩幼崽喙上
被一層類似皮膚的保護膜包裹著
圖源:sciencenews
有研究人員描述過這層鞘的質感:堅硬、略帶彈性,就像石蠟一樣,而且通過外力基本上很難將其剝離。從掃描電子顯微鏡和樣本元素分析的綜合結果來看,這層鞘的組成包括角蛋白、網狀蛋白和膠原蛋白,說白了就是第二層皮膚。作為一種大型魚類,鋸鰩毫無疑問是海洋中的霸主,然而從數量上來看卻不占優(yōu)勢,無論是哪一種鋸鰩,現在的處境都位列“極度瀕?!钡燃?。鋸鰩的鋸齒是導致其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,因為這么長且?guī)X的喙很容易被各種漁具纏住,導致誤捕死亡率很高,另一方面,喙的收藏價值及其鋸鰩本身的食用價值,也讓它們遭受大量捕殺。除此之外,鋸鰩主要生活在淺海海岸、河口,甚至是淡水河流中,這與人類活動釣魚、劃船等區(qū)域高度重合,也進一步壓縮了鋸鰩的生存棲息地。曾幾何時,鋸鰩遍布在90多個國家的海岸線上,太平洋、大西洋、印度洋之中都有它們的身影,如今,鋸鰩僅分布在澳大利亞、巴西、東南亞、美國等少數國家和地區(qū)的海岸線附近,為了保護鋸鰩,許多國家也在努力,逐步建立鋸鰩保護法,以幫助它們恢復昔日榮光。參考文獻:
Wikipedia——sawfish
The
function of the sawfish's saw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ub.2012.01.055
Morphology,
composition,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embryonic rostral sheath of the
smalltooth sawfish (Pristis pectinata)
https://fisherybulletin.nmfs.noaa.gov/content/morphology-composition-and-deterioration-embryonic-rostral-sheath-smalltooth-sawfish
Sawfish
are the ultimate stealth hunters, study finds
https://www.australiangeographic.com.au/news/2017/03/sawfish-are-the-ultimate-stealth-hunters,-study-finds/
Cultural
Importance of Sawfish
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171201034146/http://myfwc.com/research/saltwater/fish/sawfish/cultural-importance/
A
Fish Tale: Sawfish Fact and Fiction Through History
https://www.floridamuseum.ufl.edu/discover-fish/sawfish/myths/
Critically
Endangered sawfish are spinning in circles until they die. What the
heck is going on?
https://www.southernfriedscience.com/critically-endangered-sawfish-are-spinning-in-circles-until-they-die-what-the-heck-is-going-on/
Annual
breeding in a captive smalltooth sawfish, Pristis pectinata
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111/jfb.145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