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捂”到底該“捂”哪兒?“捂”好這3處很關(guān)鍵
來源:央視新聞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23
頸項部有風池穴和風府穴,是容易中風邪的地方。
俗話說“春捂秋凍”
“春捂”到底該怎么“捂”?
“捂”到什么時候?
往下看,一同了解


“春捂”就是多穿點?到底該咋“捂”?
如果覺得“捂”后身體出汗,則要早點換裝,不然“捂”出了汗,反而容易受風著涼。
頸項部:頸項部有風池穴和風府穴,是容易中風邪的地方。保護好頸項部,可以避免風邪侵襲,建議根據(jù)溫度戴好圍巾、帽子。 膝足部:俗話說“寒從腳下生”,因此膝足部的保暖尤為重要。“春捂”穿衣可遵循“下厚上薄”的原則,上身可以穿得薄一點,但秋褲先別著急脫。 腹部:主要是“捂”肚臍,肚臍又叫神闕穴,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,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、愛腹瀉的人,要特別注意肚臍部位的保暖。

當晝夜溫差大于8℃以上時,說明氣溫不穩(wěn)定,需要“捂”; 當氣溫連續(xù)保持在15℃以上,且維持了一兩周時,就不需要“捂”了,可以適當減少衣物。
這些知識你都掌握了嗎?
快快轉(zhuǎn)發(fā)給